引言:一根如发丝纤细的碳纤维复合材料,竟能支起航空航天、风力发电、储氢气瓶、新能源汽车等国家重点项目。在“双碳”政策的加持下,轻量化已经成为制造业刚需。2024 年全球碳纤维的总产量约16.24 万吨,相当于制造出324 万辆特斯拉 Model 3(每车用 50kg 碳纤维替代 200kg 钢材),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.2 亿吨(相当于 600 万公顷森林的年吸收量)碳纤维与树脂基结合形成的CFRP要达铝合金比强度的3倍,不仅代替了大部分传统金属的使用,还降低了环境的污染问题。
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是否达标,并非只看表面完好无缺就可以,而是贯穿其整个制造周期(原材料+生产工艺+后处理+维修)等环节,通过无损检测设备:声发射AE和超声扫描纤维镜SAM应对各环节典型问题和缺陷。
1. 碳纤维丝束(原材料)损伤:运输或开卷张力过大,不同应力形成纤维丝断或层间分层缺陷。采声TCS-33HD水浸超声设备对碳纤维材料进行断层切片扫描,从切片1到切片18可以明显看到材料缺陷分布状态,材料表面虽无明显损伤并不代表质量合格。
碳纤维板超声C扫描图像——分层缺陷
2. 预浸料成型工艺(核心环节):将基体材料(多为树脂)均匀浸渍碳纤维丝束,经干燥 / 定型后制成预浸料(纤维体积含量通常 50%-60%)。可能出现纤维丝束内部未被树脂完全填充,形成局部干区纤维裸露。利用超声扫描显微镜可以检测碳纤维内部缺陷位置及对应缺陷信号。
3. 不同成型工艺:成型是将预浸料或纤维 / 树脂组合体按设计形状定型的过程,不同工艺的问题差异较大。例如:缠绕成型的瓶体结构储氢气瓶 缠绕过程中丝束张力波动,会导致纤维在径向 / 轴向分布密度不均,形成局部疏松区,高压下易出现 “鼓包”“开裂”爆裂。利用声发射和喷水耦合超声可以检测瓶体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。
4. 后处理机加工阶段:包括构件切割、打磨、表面处理(如喷漆、连接孔加工)等,目的是满足尺寸精度和装配要求。打磨过度露出碳纤维:纤维与后续涂层(如底漆)的相容性差,导致涂层脱落;表面油污未清除,会影响连接部位的胶接强度。
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缺陷检测可以借助声学无损检测设备,声发射技术、超声扫描显微镜来判断,通过分析扫描结果,可以有效评估复合材料的完整性、可靠性等,同时有助于发现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改进生产工艺,加强高端制造业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保障。
COPYRIGHT©️2024 北京采声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27991号-2 XML地图